招商进行中…

公司新闻

灵活就业缴费,应全部进个人账户!
来源: 点击数:143次 时间:2025-03-11
经济形态的迅速变化正在深刻改变我国就业结构。人社部2024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9%。其中,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人员已达8400多万。国家发改委预测,这一数字到2035年将攀升至3亿人。灵活就业已不再是边缘现象,而是中国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社交媒体,经常能看到灵活就业人员对社保问题的吐槽。北京一位网约车司机张师傅在某平台留言:"月收入7000多元,每月社保要交1400元,几乎是收入的五分之一。交吧,压力大;不交吧,年纪大了没保障。"这样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大多数灵活就业者的共同难题。

社科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24年发布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现状调查》显示,仅有38.7%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远低于城镇职工95.8%的参保率。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社保缴费机制对灵活就业者极为不友好。

与企业职工不同,灵活就业人员必须100%承担社保费用。以养老保险为例,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率为28%,其中单位缴纳16%,个人缴纳8%。而灵活就业人员则需独自承担20%的费率。虽然比例看似降低了,但实际负担却大大加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授刘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灵活就业人员没有雇主分担社保费用,全部自付的模式导致其参保意愿大幅降低。"

更让灵活就业人员感到不公的是,他们只能享受"五险"中的两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却无法享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一位来自广东的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建议》,指出:"灵活就业人员也会失业、受伤、生育,为何他们的这些风险不能得到制度化保障?"

缴费结构的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灵活就业者的参保顾虑。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中,仅有40%计入个人账户,其余60%划入社会统筹账户。这就意味着,当他们因收入不稳定想要退保时,只能拿回缴费的40%,其余部分无法退还。

以江苏省2025年的参保标准为例,某灵活就业人员选择每月5000元的缴费基数,则需每月缴纳养老保险1000元(5000×20%)。其中仅400元进入个人账户,600元进入统筹账户。如果该参保者在一年后因经济困难想要退保,只能拿回4800元(400×12),而已缴纳的7200元(600×12)将无法返还。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褚福灵表示:"这种制度设计对灵活就业者极为不利。他们收入本就不稳定,遇到经济困难时还不能全额退保,无疑是雪上加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2024年的问卷调查显示,78.3%的灵活就业人员认为社保退保政策不合理,是阻碍他们参保的重要因素。

退休金计算方式的差异进一步拉大了灵活就业者与企业职工间的福利鸿沟。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显示,同样缴费年限和基数条件下,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金平均比企业职工低25%-30%。

一位从事室内设计的自由职业者王女士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和我同学同年参加工作,她在国企,我做自由职业。我们都按照5000元的基数缴费,缴满25年。她退休后每月能拿到3500元,而我只能拿到2600元左右。明明付出差不多,为什么收获差这么多?"

从2030年1月起,社保制度还将把灵活就业人员的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司长陈建国解释道:"延长缴费年限是为了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但这种表面上的"福利"背后,是对灵活就业群体经济现实的忽视。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养老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直言不讳:"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稳定,工作年限不确定,强行延长缴费年限只会导致更多人选择不参保。这与扩大社保覆盖面的初衷相悖。"国家统计局2024年中期人口抽样调查显示,近四成灵活就业人员表示,如果缴费年限延长,他们将考虑退保或不再参保。

面对这些问题,业内专家已提出多项改革建议。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上建议:"应将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社保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或者大幅提高个人账户比例。"他认为,这不仅能提高灵活就业者的参保积极性,还能确保他们在退休后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养老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立雄则提出:"在灵活就业人员终止缴纳社保时,应考虑全额退款或设置退款比例阶梯。"他解释道,可以根据参保年限设置退款比例,参保时间越长,退款比例越高,这样既能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又能降低灵活就业者的后顾之忧。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李志艳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方案:"可以考虑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满足最低社保15年的基础上,再补缴几年社保就可以退休,不必强制延长至20年。"她认为,这种弹性政策更符合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实际。

事实上,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探索更为友好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政策。2024年7月,浙江省推出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弹性缴费制度",允许参保者在经济困难时"缓缴不断保",并将个人账户比例提高至50%。试行半年来,全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提升了12.8个百分点。

广东省则从2024年9月起实施"社保补贴+"政策,对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5倍的灵活就业人员,给予最高50%的社保补贴。省人社厅数据显示,政策实施三个月内,新增灵活就业参保人员38.6万人,增长速度是往年同期的2.7倍。

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已将《社会保险法》修订列入审议项目,这为改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处境提供了契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修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新业态、新就业形态的特点,构建更加包容、更加灵活的社保制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共同富裕理念下,任何就业形式都应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双敏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强调:"只有建立对所有就业形态一视同仁的社保制度,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让灵活就业者也能安心工作、体面退休。"

当前,我国社保制度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社保基金结余已超过10万亿元,有能力也有责任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加公平的保障。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释放改革红利,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2.1亿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权益问题,不仅关乎这一庞大群体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你认为应如何改革现行社保制度,让灵活就业人员获得更公平的保障?你对社保缴费比例和退保政策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建议。


上一篇:清明放假通知 下一篇:机械部件及作用